亚洲精品影视_波多野结衣高清在线观看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_护士在办公室里被躁的视频

咨詢行業最強鄙視鏈,你處于哪一環?

資訊分類:行業資訊        發布日期:2012/4/27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22386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咨詢的種類


1)管理咨詢(國際),如麥肯錫、BCG、Bain等
2)管理咨詢(本土),如和君、北大縱橫等
3)IT咨詢,如IBM、埃森哲、凱捷、銅錢街等

4)HR咨詢,如Hay Group、美世、韜睿惠悅等

5)財務咨詢,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6)其他咨詢,如留學咨詢、品牌咨詢、理財咨詢、電信咨詢等等

注:其中很多公司的業務組合比較多,像IT咨詢或四大公司內部也有一些管理咨詢的職能部門。以下討論不列入內。

 

不負責任的來說,咨詢行業里的鄙視鏈條是:管理咨詢(國際) > 四大財務咨詢 > IT咨詢> 管理咨詢(本土)

 

(HR咨詢自成體系,其他咨詢不算


第一類

    管理咨詢公司(國際)是普遍意義上大家說咨詢會想到的,也是學生們最想去的公司,這類的公司在國際上比較有名的在國內目前有10-20家左右,另外還有很多家沒有什么名氣但也算是管理咨詢的公司。管理咨詢公司的業務主要是企業戰略類,比如一家企業會雇傭麥肯錫來看是否應該進入一個新市場、是否應該并購某一家公司、怎樣才能提高銷售額等等。(為什么管理咨詢的存在是有意義的,為什么一個本科畢業生可以去教別人管理?因為對于咨詢行業從業者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商業邏輯,而不是經驗。)這類算是在咨詢行業的最頂端了,我之前有在幾家這類的公司實習過,所以我的經驗和觀點都是從這類出發。

    

         第二類

    是稍微山寨一點的本土咨詢公司,一般公司人數比較多,進入會更容易些,薪酬待遇也差很多,想去第一類管理咨詢公司的人,一般不把這類當做選擇,很多最后哪怕做不了咨詢也不會去這種。(最近有一些第一類公司里出來的人自己創立的第二類公司其實有些質量也不錯,比如久謙等)。


       第三類

       IT咨詢并沒有對IT背景要求很高,一般是提供解決方案,比如ERP系統在某個大企業內部的搭建和實施等。很多想去咨詢又去不了第一類的人有可能會來這里,但其實做的事情很不一樣,能進管理咨詢的人一般被認為是高IT咨詢一等的(當然實際工作中并不能這么比較,但對于應屆生找工作的時候來說一般是這樣的)。


        第四類

       HR咨詢是自成門派的一種,很多學人力資源、學精算等的人會來這里,做的事情就是外包企業的招聘、裁員、薪酬體系的設定等等。和前三類不同,這個對專業的要求有一定準入門檻,所以大多數人不會來爭這個行當。


        第五類

        財務咨詢就是風險、會計等等的咨詢,一般比較專,和IT咨詢有點像,很多時候都要出差很久,到客戶的公司入駐。四大對專業背景的要求不是那么嚴格,所以其實什么專業的人都有機會進入。一般大家進入以后都會考CPA,這基本是這幾類咨詢里唯一和某種考試證書掛鉤的職位(HR咨詢某些崗位也許還需要精算證)。

    以下我以第一類公司為例,說下典型的進入方式:

    第一類管理咨詢公司基本只接受海外頂尖學校的學生或國內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的人,偶爾聽說有一兩個人大、同濟之類的能成為漏網之魚,但難度很大。而且很多時候是本科出身論,即哪怕你研究生在海外名校,如果本科不好也會是很大劣勢。(四大咨詢和IT咨詢條件會放寬很多,簡單來說211或者等同級別的學校都有希望)

 

進入的條件

    1)一般是大二甚至大一就開始實習,做管理咨詢、投行、券商、快銷、投資等類別公司的實習生。
    2)有比較好的學生社團經驗,當過社長或組織過大型比賽等。

    3)GPA保證在極高的水平,一般3.5是底線,3.8左右比較保險。

    4)有海外學習或交換經歷

    5)有大型競賽獲獎經歷

    6)英語口語寫作交流無障礙

    7)有邏輯、聰明,對管理咨詢必備的case interview的形式能很好掌握

    8)運氣

 

有人也許覺得這些要求都太高,沒有幾個人能達到。但事實是像麥肯錫這樣的公司每年招收的人就在10個左右,他們不需要關心這個標準有多難,因業,但是我會為能達到的人已經大把大把抓了。(不過管理咨詢的這套東西還是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對商業的看法很有幫助的,哪怕事實上很多人最后都不能真正進入這個行鼓勵大家多學習和嘗試,還是很有益的。)

 

以上說的是應屆生的情況,一般進入管理咨詢公司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以應屆生的身份(或者MBA應屆生),其次就是在某些行業里做了很久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比如羅蘭貝格很多汽車行業的顧客和項目,所以就會有很多各大汽車企業的工作者進入,但也都是教育背景很好,且不是純鉆研技術的類別。

 

最后把一段我之前隨手寫的狀態發出來分享,希望大家不要把一些公司或職位神化,而且我個人一直堅信的是一個人的職位高低和這個人的能力無關,而一個人的能力好壞又和這個人本身的性格或為人無關:以前我一直想做咨詢,認識好幾個MBA畢業近麥肯錫的,可他們發現在了這么多年還是在做咨詢,然后開始研究VC、PE,后來發現太多人有點錢就說自己做投資的,商業計劃書看不過來就找幾個人一起看,然后就變成了投資公司。創業就更不用說了,隨便做點什么都說自己在創業。于是,最后的最后,還是覺得,其實和認同的人一起做喜歡的有意思的事情,這整個追求夢想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